三亚又称“鹿城”,位于海南岛南端,东邻陵水县,西接乐东县,北毗保亭县,南临南海。1984年5月,经批准撤销崖县设立县级三亚市,1987年三亚升格为地级市。2014年2月,批复三亚市撤六镇新设四区,2015年1月,三亚市新设立的四个区正式挂牌成立。
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三亚市常住人口为1031396人。
全市辖海棠、吉阳、天涯、崖州4个行政区,陆地总面积1921平方公里,海域面积3226平方公里,共有居委会57个,村委会92个,自然村491个。海岸线长度263.29公里,大小港湾个数19个,主要岛屿68个。土地总面积192151公顷。其中,山地64074公顷;丘陵48343公顷;台地34722公顷;平原44936公顷;其他75.71公顷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,三亚市常住人口突破100万,达1031396人;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85408人相比,增加345988人,增长50.48%,年平均增长率为4.17%。全市4个区中,海棠区人口为113481人,占11.00%;吉阳区人口为447322人,占43.37%;天涯区人口为353698人,占34.29%;崖州区人口为116895人,占11.33%。全市人口中,男性人口为555441人,占53.85%;女性人口为475955人,占46.15%。总人口性别比(以女性为100,男性对女性的比例)为116.70,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2.46相比,上升4.24。全市人口中,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24854人,占70.28%;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06542人,占29.72%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城镇人口增加271035人,乡村人口增加74953人,城镇人口比重提高4.07个百分点。
2020年全年空气质量达标(API<100)365天,空气质量达标率100%。细颗粒物(PM2.5)平均浓度11微克每立方米,下降21.4%。拥有污水处理厂15个,与上年持平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00.4%,比上年提高8.6个百分点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%。全市公园数41个,公园面积845.90公顷。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2173.57公顷,绿地率38.1%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.3%。造林面积146公顷。曾经荣获“国家级生态示范区”、“国家园林城市”、“国家卫生城市”、“中国人居环境奖”“美丽山水城市”等多项殊荣。
三亚地理环境极为独特,是国内唯一一个可以同时领略热带雨林和海洋风光的城市。三亚三面环山,形成怀抱之势,山、海、河三种美景自然融合,众多山头也提供了眺望大海、河湾和城市景观的制高点。海水清澈、能见度高,水温适中,全年适合游泳;三亚市区有三亚东、西两条河流穿过而过,两岸自然生长的红树林绿影婆娑,四季常青,生机盎然,是著名的白鹭栖息之地。美丽的自然风光,优良的生态环境,造就了三亚人居、旅游、度假的美丽天堂。
在1927年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仲田岭作为崖县第一个革命根据地,为建立红色革命武装队伍,加强苏维埃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在抗日战争时期,在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下,根据琼崖特委的指示,崖县县委迁到梅山,建立起抗日游击根据地,发动组织人民群众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,成为一座众志成城的坚强抗日堡垒。仲田岭革命烈士纪念碑、梅山革命史馆等都是三亚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2020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(GDP)695.41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3.1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79.16亿元,增长2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113.30亿元,增长3.0%;第三产业增加值502.95亿元,增长3.2%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.4:16.3:72.3;全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.41亿元,比上年增长1.2%;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9.68亿元,比上年下降7.3%;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.05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1%;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3205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34人。下岗失业再就业4133人,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21人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.88%。;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47元,增长3.2%%;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9元,增长8.0%;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比上年上涨2.4%。
本网声明:三亚视窗发布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,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网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和摘编。